寶寶21個月,家里沒有老人搭把手,靠媽媽全職在家帶孩子,碰上各種養育問題,媽媽一籌莫展……這是三個月前萱萱媽媽的煩惱。今年三月,家門口的文暉奇妙園正式開班,萱萱是第一批入讀的孩子,難題迎刃而解。萱萱媽媽拿出手機,分享孩子唱的童謠,“入園前,她只會喊爸爸媽媽,這三個月,語言進步特別大。”
記者從杭州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的職能部門——杭州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獲悉,截至6月底,我市新增嬰幼兒照護服務社區成長驛站61家,新增嬰幼兒照護服務托位1062個,開展嬰幼兒家長養育技能提升專業課堂326場,今年該項民生實事項目完成60%。
挖掘潛力 增加托位數 家門口新增免費“養育照護課”
杭州通過社區統籌、社會興辦、單位自建和幼兒園辦托等多種模式,深挖轄區范圍內的托育潛力,增加托位數量。在蕭山醫院托育園,醫院將原先的自行車停車庫改建為一棟充滿童趣的二層小樓,引入第三方機構托管,為單位職工提供托育照護,目前40個托位已全部滿員。許慧是醫院兒科醫生,她感嘆:“天天忙得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這不,醫院給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太貼心了。”
今年以來,不少杭州人發現,家門口多了幾處掛著“小樹苗”標志的嬰幼兒成長驛站。在上城區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長驛站開門兩個月,已成為周邊家長和孩子最愛的小樂園。記者看到,驛站內兒童游樂區、閱讀區、親子活動區、輔食制作區、母嬰室一應俱全,家具色調柔和,拐角等容易磕碰處都安上了防撞條。
驛站負責人章杭告訴記者:“我們社區外籍人士較多,是杭州市國際化社區,所以除了舉辦常規的育兒健康知識講座外,還特設了中外家長育兒沙龍、親子活動等,此外,還有一群外籍友人擔任驛站志愿者。”住在留香園的睿睿媽對外籍老師Lina的繪本課印象很深:“老師的發音很純正,孩子直嚷著下次還要參加。”
專場培訓 專門教材 嬰幼兒照護服務規范提升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質量提升年,我市建標準、強規范,多措并舉,構建多元、優質、高效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杭州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建芬告訴記者:“今年,我們著力加強嬰幼兒照護從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不僅組織專家組編印教材,還先后舉辦全市管理干部培訓班、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技能提升師資培訓班、首屆嬰幼兒家長養育技能專業課堂講師競賽等活動。”
“要讓家長放心,機構必須專業。而現在政府提供專業培訓,對于我們民辦的托育機構來說,不僅多了一個‘技術指導’,也多了一個‘娘家人’,實實在在地幫我們提升照護服務能力。”啟來米托育機構負責人王偉杰參加了活動,深有感觸。
通過這一次次培訓和比賽,脫穎而出的講師已陸續走入杭城的社區成長驛站,開展嬰幼兒家長養育技能提升專業課堂,或是寶寶情緒課程,或是當季育兒養護課程,家門口形式多樣的免費“養育照護課”,受到了嬰幼兒家庭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