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每日290萬噸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每日125萬噸以上。這項任務該如何完成?6月17日,國家新聞發言人孟瑋就此表示,目前,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3個,全國海水淡化總能力約為每日165萬噸。制定這一目標,綜合考慮了沿海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海水淡化利用需求量大,我國擁有較強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設計建設能力,產業鏈較為完整,規?;靡丫邆漭^好成本效益等因素。
孟瑋指出,水資源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極為寶貴的。我國沿海11個省(區、市)的55個沿海地級以上城市中,有51個為缺水城市,12個海島縣全部為缺水縣。水資源已成為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因此,海水淡化作為重要優質增量水源,對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總體規模和單體工程規模相對較小,關鍵核心設備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入網存在標準不銜接、激勵政策不足等困難和問題。為此,《行動計劃》提出了完善政策體系的相關措施。
其中,關于激勵措施,《行動計劃》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或補貼等方式,推動海水淡化水用于城市公共市政供水。稅費方面,鼓勵水電聯產“以電補水”,落實免收需量(容量)電費、企業所得稅抵免等優惠政策。金融方面,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投資方面,鼓勵社會資本采用PPP等多元化方式積極參與。
關于用水效率、節水方面,孟瑋提到,全國年缺水約500億立方米,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短板。
據悉,從2012年到2020年,全國城市節水量達到453億立方米,相當于5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年調水量。有測算表明,從現在起到2035年,通過在農業、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等方面加大節水力度,全國節水潛力可以達到600億立方米。
孟瑋表示,下一步,把節水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將水資源剛性約束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持續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印發《“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方案》,深入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綜合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