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少了,豬價會上漲,豬價上漲會吸引更多人養豬,養豬多了又會導致豬價下跌,如此反復,俗稱“豬周期”。過去,由于我國生豬規?;B殖程度不高,入行門檻太低,導致“豬周期”每隔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
經過重新洗牌,由規?;B殖場帶來的專業化、科技化和環?;默F代養殖模式正在形成。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有利于拉平“豬周期”,穩定老百姓的“菜籃子”。
最低投入“8位數” 規?;B殖比例提升
“我們現在設計的一般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建設成本是6000萬元起步,投資上億元的養殖場也不少。今年以來,上馬的大型豬場特別多,我們的設計根本就做不過來。”農業農村部南京設計院中南分院院長劉平云告訴記者。
湖南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滿秋介紹,從去年9月到今年8月,他們共投入8億元新建了6個豬場,相當于之前十年的總和。“這些都是高投入、規?;呢i場,無論是防疫病能力還是滿足環保要求,都是傳統豬場沒法比的。”劉滿秋說。
記者在位于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米市村的德康集團種豬場看到,這里不僅豬舍裝有溫控、聲控、視頻監控等智能設備,還有機器人在“巡邏”。通過智能音視頻裝置可獲取豬采食、體重、疾病、運動強度等數據,提高管理和飼喂效率。合川德康公司總經理王賢介紹,這些斥巨資投入的高科技設備可不是花架子,它們能有效提高產能、預防疫病。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武深樹介紹,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計劃建設萬頭以上豬場達到478個,預計全年總投資額將達到260億元。屆時,湖南省500頭以上的規?;B殖場比例將從之前的51%上升到70%以上。
行業轉型“高大上” 利于拉平“豬周期”
不靠專業、只憑經驗,賺錢就來、虧錢就撤,這是對過去“豬周期”下養殖戶的形象描述。但如今,隨著生豬規模養殖的不斷提速,行業發生了深刻變化,集專業化、科技化和環?;谝惑w的現代養殖模式已經成型,這將有利于“豬周期”的扁平化。
不斷新建的豬場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進行管理。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天心原種豬場,全部40名員工里有超過三分之一是科班畢業的“90后”“00后”。湖南省養豬協會秘書長彭英林介紹,從去年開始,湖南多家大型養殖企業盡管給相關專業的應屆大專畢業生開出五六千元的高薪,也依然“一將難求”,很多被省外企業提前搶走。
去年,“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正式落戶重慶市榮昌區。中心副主任秦友平介紹,榮昌區將圍繞“容易養、容易管、容易賣、容易醫”加快生豬產業數字化,構建生豬精準飼喂、行政監管、市場交易、獸醫藥服務等數字資源和標準體系。
2017年,湖南省內的新五豐、天心、佳和、唐人神和鑫廣安等五家企業聯合出資5000萬元組建“湘豬科技”,對以杜洛克為代表的國外商品豬種開展聯合育種。湖南天心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其見說:“這不僅將打破國外商品豬‘引種-退化-引種’的循環,也將加快我國在生豬育種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速度。”
走進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郭堰村,重慶喜洋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530畝柑橘樹郁郁蔥蔥,現代化的豬舍位于果園中央。生豬產生的糞污經干濕分離、沼氣發酵變成有機肥,通過智能水肥滴管系統輸送到果園。這種“豬-沼-果”種養循環模式,不但解決了規模養殖的污染問題,還延長了生豬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
“過去,除了散戶的進進出出,各種復雜疫病和嚴厲環保政策,也是導致生豬數量急劇變化的重要原因,但如今在現代養殖模式下,生豬產能的穩定性得到大大提升,今后的‘豬周期’將會被明顯拉平。”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何新天表示。
產能恢復給力 過熱苗頭需謹防
受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2018年以來我國養豬業遭受重大沖擊。2019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較2017年均下降了40%左右,但目前,這兩個數據均已恢復至正常年份的80%,預計明年二三季度,產能有望完全恢復。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7%,連續7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1.3%;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5%,連續11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7%;全國有2030個新建規模豬場投產,今年以來新建規模豬場投產累計達11123個,去年空欄的規模豬場也有11844個復養。
但在產能快速、穩定恢復的同時,也要謹防出現一些過熱苗頭。
“最近一年多,進軍養豬行業的‘外行’投資者非常多,他們通過‘我出錢、你來養’的模式跟專業養殖公司合作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豬場一個月的毛利就有7000萬元。”彭英林介紹,一方面,這有利于加速生豬產能恢復,但另一方面,誰都不愿意錯過這個大賺一筆的“風口”,更不會認為自己會是最后虧損的那一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8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2.6%。環比上漲1.2%,但漲幅已在回落。
“現階段,在持續做好生豬產業的穩產保供和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們也要未雨綢繆。”何新天表示,目前,中國畜牧業協會正在考慮和大企業一起推動養豬業的穩定、有序發展,科學、合理規劃產能,防止出現過熱趨勢,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的“豬周期”波動問題。
標簽: 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