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實施對我們企業而言是莫大的利好和支持。今年前三季度我們企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到了5870余萬元。這些政策的紅利投入到再研發中,形成了持續研發、不斷創新的正循環。”蕪湖中集瑞江汽車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程超說。
解企業研發之“渴”,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的及時補給,激發企業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這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上得以生動體現。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今年10月份納稅申報期,在允許企業享受上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基礎上將再增加一個季度的優惠,即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
“按照往年政策,本來要明年匯算清繳才能享受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今年10月份通過預繳申報就可以提前享受。”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通過新政策新舉措,真正用“稅力量”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同時,為助力科技創新,今年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也從75%提高至100%。以中車浦鎮龐巴迪運輸系統有限公司為例,經測算,該企業2021年前三季度產生的研發費用約7500萬元,按照新政策100%加計扣除測算,將會為企業減免一千多萬元企業所得稅。“通過加倍‘放大’扣除額,提升扣除比例,為企業的研發投入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科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國家進一步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的有力舉措,這也和全市“1%工作法”的主旨內容不謀而合。作為“1%工作法”稅費組牽頭單位,“我們聯合市財政部門積極從稅費征管角度出發,開展稅費成本因素分析,提出利潤率提升路徑和對策,努力實現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的目標。”市稅務局副局長邢華春表示。
政策紅利猶如企業發展源頭活水。如何讓更多市場主體了解政策、用會用好用足政策,成為“1%工作法”工作組一貫的行動路徑。今年的6月份,由市經信局、市稅務局、市科技局聯合舉辦的蕪湖市服務企業“1%工作法”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專題培訓開展,相關領域專家現場坐鎮,通過政策解讀、實操分析、案例分享等方式,為參加培訓的企業代表詳細梳理新政策的相關事項。
“培訓最大的意義在于拉近與企業的距離,切實打通政策落地的‘壁壘’。”在稅務部門眼中,小到最新政策知曉,大到便捷申報辦理,“確保各項減稅紅利的直達快享,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通過及時調整完善信息系統,依托大數據平臺為企業“精準畫像”,第一時間向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推送相關稅惠信息。全面推行網格化“包保責任制”稅務管理,推動“分級包保、包保到企、責任到人”,及時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問需求、解難題,對已申報未享受企業的原因切實做到政策落實到位、調查核實無誤,把“線上直通政策、解決難題,線下壓實責任、優化服務”落實落細落到位。
政策效應總體來看超出預期。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1647戶企業提前享受本年度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54.73億元,減免稅額13.68億元,享受的加計扣除金額占去年全年匯算清繳的90.49%。其中,1255戶制造業企業按照100%加計扣除比例申報享受47.75億元,減免稅額11.94億元,有力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賦能我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